圛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說文》:回行也。引《逸周書》:圛圛升雲,半有半無。徐鍇曰:〈洪範〉卜五,曰雨、曰霽、曰蒙、曰圛、曰克。圛者,象氣絡繹不絕也;半有半無,卽《史・
筴傳》所謂雨不雨、霽不霽,氣不聮屬之說也。《今文尚書》作驛。
索引
武英殿刻本: 第511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221頁,第11字
標點整理本: 第152頁,第21字
注解
〔圛〕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囗部。
〔圛〕字拼音是yì,全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囗、睪。
〔圛〕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ì] ⑴ (云气)连接不断。
圛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圛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