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雨逼切;《集韻》、《韻會》、《正韻》:越逼切,𡘋音棫 —— 邦也、區域也、界局也。《古氣墳》:歸止居域。《詩・商頌》:肇域彼四海。《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天下土地之圖,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
义又,宇內曰域中。《莊子・秋水篇》:汎汎乎若四方之無窮,無所畛域。《淮南子・俶眞訓》:至德之世,甘暝于溷澖之域。
义又,外國曰絕域。《前漢・武帝紀》:詔州郡察吏民,有可爲將相,使絕域者。
义又,墓限曰域。《周禮・春官・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
音又,《集韻》:乙六切,音郁。謝惠連〈雪賦〉「雪宮建于東國,雪山峙于西域」,叶下竹。
音別作𡌳。見《佩觿》。𡌳與戜不同。戜音耊,从戈、从口、从王;此从或、从土。
注解
〔域〕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中,康熙部首是土部。
〔域〕字拼音是yù,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土、或,五行属土。
〔域〕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土,或( yù )声。土,表示疆土。“域”本作“或”,与“国”同义。“从口,从戈,以守一。一,地也。”为会意字。本义是疆界,疆域。
〔域〕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ù] ⑴ 在一定疆界内的地方⑵ 泛指某种范围
域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域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