堇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巨斤切;《集韻》、《韻會》:渠斤切,𡘋音勤。《說文》:黏土也。【徐曰】黃土乃黏。《五代史》:劉守光圍滄州,城中雜食堇塊。
义又,時也。《管子・五行篇》:修槩水土,以待乎天堇。亦作墐。
音又,《集韻》:渠吝切,音覲 —— 塗也。
义又,與僅㢙通。《博雅》:堇少也。《前漢・地理志》:豫章出黃金,然堇堇物之所有。
音又,《集韻》:居焮切,音靳 —— 國名。堇子國,在寧波奉化縣東,境內有赤堇山。《越絕書》:薛燭與越王說劒,赤堇之山破而出錫,卽今鄞地。又,堇隂,地名,在晉。〇【按】烏頭堇茶之堇从艸,《字彙》附此,非。
义毛氏《韻增》㊟〔宋毛晃增注,其子居正校勘重增之書,即《增修互注禮部韻略》,《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諸家所稱《增韻》,即此書也」。《韻增》應為《增韻》倒置。下同〕:从廿不从卄,監本下从二畫,亦誤。
注解
〔堇〕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中,康熙部首是土部。
〔堇〕字拼音是jǐ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廿、、土,五行属木。
〔堇〕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jǐn] ⑴ 〔~菜〕草本植物,花白色,带紫色条纹,全草可入药,亦称“堇堇菜”。⑵ 〔紫~〕草本植物,花紫色。全草味苦,可入药。
堇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堇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