惔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集韻》、《韻會》:徒甘切;《正韻》:徒監切,𡘋音談 —— 燔也。从心,炎聲。《詩・小雅》:憂心如惔。【鄭箋】惔,燔也。憂心如火灼爛之矣。
义又,燎也。《詩・大雅》:如惔如焚。【毛傳】惔,燎之也。
音又,《集韻》:他甘切;《韻會》:他酣切,𡘋音䑙。又,《集韻》:于廉切;《韻會》:余廉切;《正韻》:移廉切,𡘋音炎 —— 義𡘋同。
义又,通作炎。《詩》如惔,《韓詩》作炎,《後漢》引《詩》亦作炎。【註】炎言熱氣盛也。〇【按】惔止有燔燎之義,俗混澹淡憺三字者,非詩言憂心如惔,不過謂憂心之至,如火之炎耳,非謂惔字爲憂也。若以惔字爲憂,何以曰如惔乎。字書辭不達意,當以註疏爲正也。
注解
〔惔〕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上,康熙部首是心部。
〔惔〕字是多音字,拼音是tán、dà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忄、炎。
〔惔〕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án] ⑴ 火烧:“忧心如~。”㈡ [dàn] ⑴ 淡泊:“平易恬~,则忧患不能入。”⑵ 恨。
惔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惔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