拕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託何切;《集韻》、《韻會》、《正韻》:湯何切,𡘋音佗。《說文》:曳也。《前漢・嚴助傳》:拕舟而入水。揚雄〈校獵賦〉:拕蒼豨。
音又,《集韻》:他佐切,佗去聲 —— 義同。
音又,《唐韻》:徒可切;《集韻》、《韻會》、《正韻》:待可切,𡘋駝上聲 —— 引也。
音又,《韻會》、《正韻》𡘋吐臥切,音唾 —— 義同。
音又,《集韻》:唐何切,音駝 —— 亦引也。
义又,水拕,猶堰也。《唐書・楊行密傳》作魯陽五堰拕,輕舸饋糧。
义《集韻》或作拖,又作扡。
注解
〔拕〕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拕〕字拼音是tuō,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它。
〔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uō] ⑴ 同“拖”。《説文》:“拕,曳也。从手,它聲。”《廣韻•歌韻》:“拕,曳也。俗作拖。”
拕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拕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