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

复制

cuò ㄘㄨㄛˋ

正文・卯集中手部共11画
康熙字典

正文卯集中

手部

11画

U+632B

挫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31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431頁,第22

標點整理本: 第378頁,第3

唐韻》:則臥切;《集韻》、《韻會》、《正韻》:祖臥切,𡘋音䟶。
說文》:摧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凡揉牙,外不廉而內不挫。〔註〕挫,折也。
孟子》:思以一毫挫於人,若撻之於市朝。
史記・酷吏傳》:蜀守馮當暴挫。〔註〕暴虐以挫人。

又,《集韻》:徂臥切,音座──搦也、捉也。
楚辭・招䰟》:挫糟凍飮,酎淸凉些。〔註〕捉去其糟,但取淸醇也。

又,祖加切,匝平聲──亦折也。〈考工記〉:內不挫,李軌讀。

又,臧戈切,䟶平聲──案也。
莊子・人閒世》:挫鍼治繲。

又,《韻會》:千臥切;《正韻》:寸臥切──𡘋與剉同,折傷也。
增韻》:刴斫也。

注解

〔挫〕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挫〕字拼音是cuò,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坐,五行属

〔挫〕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手,坐声。本义是折断;摧折。

〔挫〕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cuò] ⑴ 不顺利,失败⑵ 按下,使音调降低⑶ 摧折。⑷ 书法用笔的一种。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