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索引
武英殿刻本: 第1271頁,第7字
同文書局本: 第532頁,第18字
標點整理本: 第478頁,第10字
注解
〔棗〕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棗〕字拼音是zǎo,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朿、朿。
〔棗〕字造字法是會意。从雙朿( cì )。朿,木芒。棗樹多刺。本义是棗樹。
〔棗〕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ǎo] ⑴ 木名。落葉喬木。種類頗多。枝有刺,花黃色,實為核果。《集韻•晧韻》:“棗,木名。”《論衡•量知》:“地種葵韮,山樹棗栗。”⑵ 棗子。《説文•朿部》:“棗,羊棗也。”《詩•豳風•七月》:“八月剥棗,十月穫稻。”⑶ 姓。《集韻•皓韻》:“棗,姓。”
棗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棗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