椓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韻會》、《正韻》𡘋竹角切,音斲。《說文》:擊也。《詩・周南》:椓之丁丁。《左傳・哀十一年》:衞侯辭以難,公子又使椓之。【註】謂攻擊之也。
义又,留土曰椓。《詩・小雅》:椓之橐橐。
义又,去隂之𠛬。本作𣀈。《書・呂𠛬》:劓、刖、椓、黥。【伏生傳】男女不以義交者,其𠛬宮是也,故奄人亦謂之椓。《詩・大雅》:昬椓靡共。
音又,叶都木切,音篤。《詩・大雅》:民今之無祿,夭夭是椓。
《左傳・哀十一年》衞侯辭以難,公子又使椓之。
謹照原文十一年改十六年,公子改大子。
《書・呂𠛬》劓刖椓黥。
謹照原文刖改刵。
《詩・大雅》民今之無祿,夭夭是椓。
謹照原文大雅改小雅,夭夭改天夭。
注解
〔椓〕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椓〕字拼音是zhuó,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豖。
〔椓〕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uó] ⑴ 敲打,槌击。《説文•木部》:“椓,擊也。”⑵ 宫刑。后作“斀”。《集韻•覺韻》:“斀,《説文》:‘去陰之刑也。’或作椓。”⑶ 阉人。《詩•大雅•召旻》:“昏椓靡共,潰潰回遹。”⑷ 攻讦,告发。《左傳•哀公十七年》:“衛侯辭以難,大子又使椓之。”
椓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椓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