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武英殿刻本: 第1469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615頁,第1字
標點整理本: 第562頁,第5字
注解
〔況〕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況〕字拼音是kuà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兄。
〔況〕字造字法是形聲。从水,兄聲。本义是寒冷的水。
〔況〕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kuàng] ⑴ 情形;狀況。宋郭忠恕《佩觿》卷下:“況,形況。”⑵ 比,比擬。《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以往況今,甚可悲傷。”⑶ 引申為推及;推測。《論衡•案書》:“用墨子之法,事鬼求福,福罕至而禍常來也。以一況百,而墨家為法,皆若此類也。”⑷ 副詞。表示程度加深,相當於“愈”、“更加”。《詩•小雅•出車》:“憂心悄悄,僕夫況瘁。”⑸ 副詞。表示比況,相當於“恍如”、“仿佛”。南朝宋謝靈運《遊赤石進帆海》:“周覽倦瀛墉,況乃陵窮髮。”⑹ 副詞。表示情態,相當於“正好”、“恰”。唐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絳脣朱袖兩寂寞,況有弟子傳芬芳。”⑺ 連詞。表示遞進關係,相當於“何況”、“況且”。《易•豐》:“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虚,與時消息,而況于人乎?”⑻ 象聲詞。形容鐘聲。《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鍾者……以椎毁之,鍾況然有音。”⑼ 通“貺”。賜予。《國語•魯語下》:“君以諸侯之故,況使臣以大禮。”⑽ 引申作敬辭,惠顧;光臨。《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足下不遠千里,來況齊國。”⑾ 兄長。《廣雅•釋親》:“兄,況也。”⑿ 〔滄況〕寒涼貌。《説文•水部》:“況,寒水也。”⒀ 姓。《通志•氏族略五》:“况氏,《姓苑》云,盧江有此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