涊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乃殄切,音撚。《博雅》:淟涊,垢濁也。陸機〈文賦〉:謬
黃之秩序,故淟涊而不鮮。
义又,《玉篇》:淟涊,惡醉貌。
义又,汗出貌。枚乗〈七發〉:涊然汗出。
音又,《唐韻》:而軫切;《集韻》:爾軫切,音忍 —— 水名,在上黨。
索引
武英殿刻本: 第1495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626頁,第17字
標點整理本: 第573頁,第21字
注解
〔涊〕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涊〕字拼音是niǎ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忍。
〔涊〕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niǎn] ⑴ 出汗的样子:“~然汗出,霍然病已”。㈡ [rěn] ⑴ 古水名。
涊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涊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