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

复制

liáng ㄌㄧㄤˊ liàng ㄌㄧㄤˋ

正文・巳集上水部共12画
康熙字典

正文巳集上

水部

12画

U+6DBC

涼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00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628頁,第24

標點整理本: 第576頁,第3

唐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𡘋音良。說文》:薄也。左傳・莊三十二年》:虢多涼德。

又,風名。禮・月令》:孟秋之月涼風至。

又,州名。廣韻》:漢武帝攺雍州爲涼州。

又,姓。魏太子太傅山陽涼茂。

又,與䣼同。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又,《唐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𡘋音亮 —— 佐也。詩・大雅》:涼彼武王。本亦作諒,《韓詩》作亮。

又,信也。詩・大雅》:涼曰不可。

注解

〔涼〕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涼〕字是多音字,拼音是liáng、lià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京,五行属

〔涼〕字造字法是形聲。从水,京聲。本义是寒。

〔涼〕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liáng] ⑴ 淡酒;薄酒。《説文•水部》:“涼,薄也。”⑵ 薄;輕微。《廣韻•陽韻》:“涼,薄也。”《詩•大雅•桑柔》:“民之罔極,職涼善背。。”⑶ 微寒;清涼。如:涼水;涼氣。《玉篇•水部》:“涼,薄寒皃。”《六書故•地理三》:“涼,水氣清也。”⑷ 人煙稀少;冷落。如:荒涼。《金史•移刺道傳》:“咸平卿故鄉,地涼事少,老者所宜。”⑸ 刻薄;涼薄。《左傳•昭公四年》:“君子作法於涼,其敝猶貪。作法於貪,敝將若之何?”⑹ 悲愴;愁苦。如:淒涼。《文選•顔延之〈秋胡詩〉》:“原隰多悲涼,迴飈卷高樹。”⑺ 古代六種飲料之一。《周禮•天官•漿人》:“漿人掌共王之六飲:水、漿、醴、涼、醫、酗,入于酒府。”⑻ 古州名。漢朝十三刺史部之一。《晋書•地理志上》:“漢改周之雍州為涼州,蓋以地處西方,常寒涼也⑼ 山名。即大涼山,一作梁山。⑽ 古水名。《淮南子•墬形》:“股出嶕山,鎬出鮮于,涼出茅盧石梁。”⑾ 國名。東晉十六國之一。有前涼、後涼、北涼、南涼、西涼等。⑿ 姓。《通志•氏族略五》:“涼氏,《魏志》有太子太傅涼茂。望出山陽。” [liàng] ⑴ 輔佐。《小爾雅•廣詁一》:“涼,佐也。”《詩•大雅•大明》:“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⑵ 陳物於通風或陰涼處,使乾燥。後作“晾”。《新唐書•百官志一》:“(兵部)凡戎器,色别而異處,以衛尉幕士暴涼之。”⑶ 把熱東西放一會兒,使溫度降低。如

涼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涼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