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

复制

zhì ㄓˋ

正文・巳集上水部共15画
康熙字典

正文巳集上

水部

15画

U+6EEF

滯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33頁,第23

同文書局本: 第643頁,第29

標點整理本: 第591頁,第25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直例切,音彘。說文》:凝也。〈周語〉:震雷出滯。

又,積也。〈魯語〉:敢吿滯積,以紓執事。

又,漏也。詩・小雅》:此有滯穗。

又,《周禮・地官・廛人》:凡珍異之有滯者,斂而入于膳府。【疏】謂沈滯不售者。

又,《左傳・成十八年》:晉悼公命百官振廢滯。

又,《集韻》:尺制切,音摯 —— 音敗不和也。或作懘,亦作慸、𢤔

又,丑例切,音跇 —— 水灑散貌。

又,《韻補》叶直帶切,音與𦤧近。楚辭・九章》:乗舲船余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以凝滯。

注解

〔滯〕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滯〕字拼音是zh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帶

〔滯〕字造字法是形聲。从水,帶聲。本义是水流不暢。

〔滯〕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hì] ⑴ 凝積,不流通,不靈活⑵ 遺落:“此有~穗”。

滯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滯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