狃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女久切;《集韻》、《韻會》、《正韻》:女九切,𡘋音紐。《說文》:犬性驕也。
义又,《玉篇》:狎也、習也、就也、復也。《爾雅・釋言》:狃,復也。【註】狃伏,復爲。【疏】狃伏,前事復爲也。〈鄭風〉云將叔無狃。《毛傳》云狃,習也。《左傳・桓十三年》:莫敖狃于蒲騷之役。【杜註】狃,伏也。狃伏,串習之義。《書・君陳》:狃于姦宄。【傳】習也。
义又,《小爾雅》:狃,忲也。
义又,〈晉語〉:狃中軍之司馬。【註】狃,正也。
义又,《玉篇》:狐貍等獸跡也。《爾雅・釋獸》:闕洩多狃。【註】說者云脚饒指,未詳。【疏】舊說以爲闕泄,獸名,其脚多狃。狃,指也。然其形所未詳聞。
义又,人名。《左傳・定五年》:吿公山不狃。【註】不狃,季氏臣。
义又,《韻會》:通作忸。詳忸字註。
音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女救切,音糅。《廣韻》:習也、就也。
义又,狐貍也。
音又,《集韻》:女六切,音肭 —— 獸名。
音又,叶女古反。《詩・鄭風》:將叔無狃,戒其傷女。
《爾雅・釋言》狃,復也。〔註〕狃伏,復爲。《疏》狃伏,前事復爲也。《左傳・桓十三年》莫敖狃于蒲騷之役。《杜註》狃,伏也。狃伏,串習之義
謹照原文四伏字𠀤改忕。
《小爾雅》狃,忲也。
謹照原文忲改忕。
注解
〔狃〕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下,康熙部首是犬部。
〔狃〕字拼音是niǔ,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犭、丑,五行属水。
〔狃〕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niǔ] ⑴ 因袭,拘泥
狃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狃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