狧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索引
武英殿刻本: 第1699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710頁,第24字
標點整理本: 第663頁,第23字
注解
〔狧〕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下,康熙部首是犬部。
〔狧〕字是多音字,拼音是tà、sh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犭、。
〔狧〕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à] ⑴ 狗吃食。《説文•犬部》:“狧犬食也。”桂馥義證:“《玉篇》:‘𤠟,犬食也。’與狧同。”⑵ 狗咬人。《正字通•犬部》:“狧,方言。犬不吠而齧人曰冷狧。”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謙部》:“蘇俗謂犬不吠而猝噬人曰冷狧。”㈡ [shì] ⑴ 同“舐(舓)”。狗舔食东西,舔食。《集韻•紙韻》:“狧,犬以舌取物。”《字彙•犬部》:“狧,與䑛(舐)同。”《漢書•吴王濞傳》:“語有之曰:‘狧穅及米。’”顔師古注:“狧,古𦧇(舓)字。𦧇,用舌食也,蓋以犬為喻也。言初𦧇穅遂至食米也。”
狧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狧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