疕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卑履切;《集韻》:補履切;《正韻》:補委切,𡘋音匕。《說文》:頭瘍也。《集韻》:一曰頭痛也。《周禮・天官・醫師》: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瘍者造焉。【註】疕,頭瘍,亦謂禿也。
义又,《博雅》:疕,痂也。《字彙補》:瘡上甲。
义又,人名。《前漢・功臣表》:煇渠愼侯應疕。
音又,《廣韻》:匹鄙切;《集韻》:普鄙切,𡘋音噽。又,《集韻》、《韻會》𡘋普弭切,音庀。又,《集韻》:篇夷切,音批 —— 義𡘋同。
注解
〔疕〕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疒部。
〔疕〕字拼音是bǐ,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疒、匕。
〔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ǐ] ⑴ 头疮:“凡邦之有疾病者、~疡者造焉。”⑵ 疮上结的痂:“痘疮湿烂不结痂~者,干扑之良。”⑶ 头痛。
疕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疕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