痱

复制

fèi ㄈㄟˋ féi ㄈㄟˊ

正文・午集中疒部共13画
康熙字典

正文午集中

疒部

13画

U+75F1

痱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疒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55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774頁,第33

標點整理本: 第729頁,第7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符非切,音肥。玉篇》:風病也。廣韻》同「𤷂」。集韻》:一曰小腫。爾雅・釋詁》:痱,病也。前漢・賈誼傳》:非亶倒縣而已,又類辟且病痱。【註】辟,足病;痱,風病。

又,《唐韻》:蒲罪切。集韻》、《韻會》:部浼切,𡘋音琲。又,《集韻》:簿亥切,音倍 —— 義𡘋同。

又,《廣韻》:扶沸切;《集韻》、《韻會》:父沸切,𡘋𩇪廣韻》:熱瘡。

又,《韻會》:避也。

又,《集韻》:妃尾切,音斐 —— 鬼痛病。

注解

〔痱〕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疒部

〔痱〕字是多音字,拼音是fèi、féi,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疒、非,五行属

〔痱〕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fèi] ⑴ fèi ㄈㄟˋ 〔~子〕由于暑天出汗过多,引起汗腺发炎,皮肤表面生出来的小红疹,很痒。 [féi] ⑴ féi ㄈㄟˊ 古代称偏瘫症

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