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古文: 𤼩
音《唐韻》:居誄切;《集韻》、《韻會》:頸誄切;《正韻》:古委切,𡘋規上聲 —— 十幹之末。《說文》:冬時水土平,可揆度也。《正韻》:癸者,歸也。於時爲冬,方在北,五行屬水,五運屬火。《史記・律書》:癸之爲言揆也。言萬物可揆度也。《前漢・律歷志》:陳揆于癸。
义又,歲月日名。《爾雅・釋天》:太歲在癸曰昭陽。月在癸曰極。《禮・月令》:孟冬之月,其日壬癸。【註】日之行,東北從黑道,閉藏萬物,月爲之佐,時萬物懷任于下,揆然萌芽,又因以爲日名焉。
义又,呼庚癸,軍中隱語也。《左傳・哀十三年》:吳申叔儀乞糧于公孫有山氏,對曰: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則諾。【註】庚,西方主穀。癸,北方主水。【疏】軍中不得出糧與人,故作隱語爲私期也。
义又,天癸,天乙所生之癸水。《黃帝・素問》:女子二七,而天癸至。方書:男之精,女之血,先天得之以成形,後天得之以有生,故曰天癸。
义又,姓。《姓苑》:出齊癸公,後宋癸仲知嚴州軍。
义《說文》本作
注解
〔癸〕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癶部。
〔癸〕字拼音是guǐ,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癶、天,五行属木。
〔癸〕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guǐ] ⑴ 〔~水〕指月经。⑵ 天干的第十位,用于作顺序第十的代称。
癸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癸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