窌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集韻》、《正韻》居効切,音敎 —— 與窖同。《周禮・冬官・考工記》:囷窌倉城逆牆六分。【註】穿地曰窌。《荀子・榮辱篇》:餘刀布有囷窌。【註】窌,窖也 —— 城藏曰窖。
音又,《唐韻》:匹貌切;《集韻》:披敎切,音砲 —— 義同。
义又,《廣韻》:起釀。亦大也。同「奅」。
义又,南窌,縣名。《史記・衞靑傳》:封公孫賀爲南窌侯。
音又,《廣韻》:力嘲切;《集韻》:力交切,音寥 —— 深空之貌。馬融〈長笛賦〉:庨窌巧老。【註】深空貌。
索引
武英殿刻本: 第2067頁,第12字
同文書局本: 第864頁,第29字
標點整理本: 第826頁,第29字
注解
〔窌〕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穴部。
〔窌〕字是多音字,拼音是jiào、liáo、liù,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穴、卯。
〔窌〕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jiào] ⑴ 收藏东西的地洞:“垣~仓廪者,财之末也。”⑵ 把东西收藏在地窖或洞穴里:“总兵马彪乃阙隧~药其中。”㈡ [liáo] ⑴ 深空。⑵ 针灸穴位名㈢ [liù] ⑴ 〔石~〕古地名。
窌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窌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