竦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息拱切;《集韻》、《韻會》:荀勇切;《正韻》:息勇切,𡘋音悚。《說文》:敬也、自申束也。《前漢・東方朔傳》:寡人將竦意而覽焉。
义又,懼也。《詩・商頌》:不戁不竦。【註】懼也。
义又,上也。〈楚語〉:竦善抑惡。
音又,《集韻》:竦,動也。
义又,《釋名》:竦,從也,體皮皆從引也。
义又,鳥名。《山海經》:灌題之山有鳥焉,見人則躍,名曰竦斯,其鳴自呼。
义又,與聳同。揚雄〈長楊賦〉:整輿竦戎。【註】《方言》曰:西漢之閒相觀曰聳,竦與聳古字通。
注解
〔竦〕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立部。
〔竦〕字拼音是sǒ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立、束,五行属金。
〔竦〕字造字法是会意。从立,从束。立,站着。束,约束。本义是肃敬;恭敬。
〔竦〕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ǒng] ⑴ 伸长脖子,提起脚跟站着⑵ 恭敬,肃敬:“~然异之”。⑶ 同“悚”。
竦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竦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