簜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集韻》、《韻會》𡘋待朗切,音蕩 —— 大竹。《書・禹貢》:篠簜既敷。《爾雅・釋草》〔註〕:簜,竹別名。【疏】李巡曰:竹節相去一丈曰簜。孫炎曰:竹闊節者曰簜。《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貢致邦國之用,五曰材貢。【註】材貢,櫄、𠏉、栝、柏、篠、簜也。又,《廣韻》:吐郎切;《集韻》:他郎切,𡘋音湯 —— 水名,在鄴,今簜隂縣。又作湯。
注解
〔簜〕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簜〕字拼音是dà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湯。
〔簜〕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àng] ⑴ 大竹。⑵ 笙箫之类的乐器。⑶ 古代使者盛符节的竹函。
簜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簜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