簨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思尹切;《集韻》、《韻會》:聳尹切;《正韻》:聳允切,𡘋音筍。《廣韻》:簨虡。《釋名》:所以懸鼓者,橫曰簨 —— 簨,峻也,在上高峻也;縱曰虡 —— 虡,舉也,在旁舉簨也。簨上之版曰業,刻爲牙捷,業如鋸齒也。《禮・明堂位》:夏后氏之龍簨虡。【註】簨虡,所以懸鐘磬。橫曰簨,飾之以鱗屬;植曰虡,飾之以臝屬、羽屬。
音又,《集韻》:雛綰切,音撰 —— 竹器。《禮・喪大記》:食于簨。徐邈讀。
音又,《正韻》:〈考工記〉作筍,亦作栒、𥯗。
注解
〔簨〕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簨〕字是多音字,拼音是sǔn、zhuà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巽。
〔簨〕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ǔn] ⑴ 古代悬挂钟、磬、鼓的架子上的横梁。㈡ [zhuàn] ⑴ 竹器。
簨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簨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