纚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集韻》、《韻會》𡘋所綺切,音蹝。《說文》:冠織也。《釋名》:纚,以韜髪者也,以纚爲之,因以爲名。《廣韻》同「縰」。《儀禮・士冠禮》:緇纚,廣終幅,長六尺。【註】今之幘梁也。《前漢・江充傳》:冠襌纚步搖。【註】纚,織絲爲之,卽今方目紗是也。《後漢・輿服志》:法冠,高五寸,以纚爲展筩。【註】纚,今之縰。《通俗文》:幘里曰纚。
义又,《前漢・司馬相如傳》:纚乎淫淫。【註】羣行貌也。
义又,《前漢・司馬相如傳》:輦道纚屬。【註】纚迤相連屬也。
音又,《集韻》、《韻會》𡘋鄰知切,音離。《詩・小雅》:紼纚維之。【傳】纚,緌也。【釋文】《韓詩》云筰也。
音又,《集韻》、《韻會》𡘋所蟹切,音灑。《史記・司馬相如傳》:落英幡纚。【註】幡纚,偏幡也。
音又,《集韻》:所宜切。《前漢・揚雄傳》:灕虖幓纚。【註】車飾貌也。
音又,《集韻》:所禾切,音羅。屈原〈離騷〉:索胡繩之纚纚。【註】胡繩,香草;纚纚,索好貌。
音又,《集韻》:疎士切,音史。張衡〈西京賦〉:奮長袖之颯纚。【註】颯纚,長貌。
音又,《集韻》:輦尒切,音邐 —— 連也。
注解
〔纚〕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纚〕字是多音字,拼音是lí、xǐ、lǐ、sǎ,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麗。
〔纚〕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lí] ⑴ 绳索。⑵ 系住。⑶ 盛装的样子。㈡ [xǐ] ⑴ 古代束发的布帛:“冠禅~步摇冠。”⑵ 连续不断:“车案行,骑就队,~乎淫淫,班乎裔裔。”⑶ 古代一种可以滤物的器皿。㈢ [lǐ] ⑴ 连续;相连。㈣ [sǎ] ⑴ 古书上说的一种鱼网。⑵ 飘舞飞扬的样子。
纚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纚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