罍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古文: 𦉩
音《廣韻》:魯回切;《集韻》、《韻會》、《正韻》:盧回切,𡘋音雷。《說文》:櫑,或从缶作罍,龜目酒尊,刻木作雲雷,象施不窮也。《詩・周南》:我姑酌彼金罍。【釋文】罍,酒尊也。《韓詩》云:天子以玉飾,諸侯大夫皆以黃金飾,士以梓。《周禮・春官・司尊彝》:皆有罍,諸臣之所酢也。【疏】尸酢賔長,卽用罍尊。《爾雅・釋器》:彝卣罍器也。小罍謂之坎。【註】罍,形似壷,大者受一斛。【疏】罍者,尊之大者也;雖尊𤰞飾異,皆得畫雲雷之形,以其云罍取于雲雷故也。
义又,《周禮・春官・鬯人》:凡祭祀社壝用大罍。【註】大罍,瓦罍。
义又,《禮・明堂位》:山罍,夏后氏之尊。【註】山罍,亦刻而畫之爲山雲之形。
音又,《集韻》:倫追切,音纍 —— 義同。
《說文》刻木作雲雷,象施不窮也。
謹按原文以刻木作雲雷象爲句,施不窮也上另有象字,今据增入。
注解
〔罍〕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缶部。
〔罍〕字拼音是léi,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畾、缶。
〔罍〕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léi] ⑴ 古代一种盛酒的容器。小口,广肩,深腹,圈足,有盖,多用青铜或陶制成。⑵ 盥洗用的器皿。
罍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罍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