胙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昨誤切;《集韻》、《韻會》:存故切;《正韻》:靖故切,𡘋音祚。《說文》:祭福肉也。《爾雅・釋天》:夏曰復胙。【疏】胙,祭肉也。以祭之旦日,復陳其祭肉以賔尸也。《左傳・僖九年》:王使宰孔賜齊侯胙。【註】胙,祭肉。〈晉語〉:命公胙侑。【註】胙,賜祭肉也。《史記・周本紀》:顯王致文武胙於秦孝公。【註】胙,膰肉也。
义又,《韻會》:建置社稷曰胙。
义又,報也。有德之人,必有美報。《左傳・隱八年》:胙之土,而命之氏。【疏】胙,報也。《左傳・襄十四年》:王使劉定公賜齊侯命,曰世胙大師,以表東海。【註】胙,報也。
义又,福也。〈周語〉:天地所胙。【註】福也。揚子《法言》:天胙先德,而隕明忒。
义又,位也。〈齊語〉:反胙於絳。【註】反,復也;胙,位也。
义又,胙俎。《周禮・天官・膳夫》:凡王祭祀,賔客食,則徹王之胙俎。【註】王與賔客禮食,主人飮食之俎,皆爲胙俎。
义又,地名。《史記・秦始皇紀》〔註〕:《括地志》云:古燕國,滑州胙城縣是也。
义又,亭名。《左傳・僖二十四年》:凡、蔣、郉、茅、胙、祭。【註】東郡燕縣西南有胙亭。
义又,國名。《前漢・古今人表》:胙侯。【註】周公子。
音又,《集韻》:疾各切,音昨。又,《五音集韻》:則落切,音作 —— 義𡘋同。
音又,《集韻》作,古作胙。註詳人部五畫。
注解
〔胙〕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下,康熙部首是肉部。
〔胙〕字拼音是zuò,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乍,五行属金。
〔胙〕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肉,乍声。本义是祭祀用的肉。
〔胙〕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uò] ⑴ 古代祭祀时供的肉。⑵ 福佑:“天地所~。”⑶ 古同“祚”,指君位。⑷ 赐予
胙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胙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