膹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房吻切;《集韻》:父吻切,音憤。《說文》:膗也。《廣韻》:切熟肉也。《博雅》:膹,臛也。《急就篇》〔註〕:膹,麤切生肉也。
音又,《廣韻》:浮鬼切;《集韻》:父尾切,音陫 ——
多汁也。
音又,《集韻》:符非切,音肥 —— 義同。
义从賁,十三畫。《字彙》附十二畫,非。今改正。
索引
武英殿刻本: 第2380頁,第14字
同文書局本: 第995頁,第15字
標點整理本: 第962頁,第10字
注解
〔膹〕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下,康熙部首是肉部。
〔膹〕字拼音是fè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賁。
〔膹〕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fèn] ⑴ 肉羹:“彀~雁羹。”⑵ 切的熟肉。
膹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膹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