芾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韻會》、《正韻》𡘋方味切,音沸。《詩・召南》:蔽芾甘棠。【傳】蔽芾,小貌。
音又,布蓋切,音貝 —— 義同。
音又,《廣韻》:分物切,音弗 —— 草木翳薈也。《博雅》:芾芾,茂也。
义又,《韻畧》與韍同。《詩・曹風》:彼其之子,三百赤芾。【傳】芾,韠也。〈小雅〉:朱芾斯皇。
索引
武英殿刻本: 第2447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21頁,第14字
標點整理本: 第989頁,第14字
注解
〔芾〕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芾〕字是多音字,拼音是fèi、fú,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巿。
〔芾〕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fèi] ⑴ 〔蔽~〕形容枝叶幼小。⑵ 姓。㈡ [fú] ⑴ 草木茂盛。⑵ 通“韍”。古代礼服上的蔽膝。⑶ 通“黻”。宋代书画家米芾,也作米黻。
芾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芾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