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

复制

qiàn ㄑㄧㄢˋ ㄒㄧ

正文・申集上艸部共12画
康熙字典

正文申集上

艸部

12画

U+831C

茜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460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1027頁,第28

標點整理本: 第995頁,第23

唐韻》、《韻會》、《正韻𡘋倉甸切,音倩。說文》:茅蒐也。本草》:一名地血,一名風車草,一名過山龍,今染絳茜草也。史記・貨殖傳》:千畝卮茜。【註】其花染繒,赤黃也。述異記》:洛陽有支茜園。漢官儀》:染園出芝,供染御服。

通作蒨。集韻》或作𦵻、芉。

注解

〔茜〕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茜〕字是多音字,拼音是qiàn、xī,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西,五行属

〔茜〕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艸,西声。本义是草名。

〔茜〕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qiàn] ⑴ 茜草。多年生草本。方茎有刺毛,秋天开花,根黄红色,含茜素等,可作红色染料和入药。《説文•艸部》:“茜,茅蒐也。”⑵ 绛色(深红色)。晋佚名《休洗紅》:“休洗紅,洗多紅色淡。不惜故縫衣,記得初按茜。”⑶ 染红。⑷ 用同“倩”。秀美,生动。元周德清《中原音韻•作詞十法》:“前輩云:街市小令,唱尖新茜意。”⑸ 人名用字。 [xī] ⑴ 人名用字。多用于外国妇女名字的译音。(人名中也有读qiàn的)

茜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茜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