茠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义《唐韻》同「薅」。《說文》薅,或从茠。《詩・周頌》:以薅荼蓼。【疏】薅,或作茠。《漢制攷》:疁田茠草。《唐書・陸龜蒙傳》:身操畚𦥛,茠刺無休時。【註】茠刺,除草也。
音又,《集韻》:虛尤切 —— 與庥通。《玉篇》:䕃也。《淮南子・精神訓》:得茠越下,則脫然喜矣。
义又,山名。《水經注》:浦逕縣下西流,至於浦陽茠山。
音又,《集韻》:許𠋫切 —— 與豆蔲之蔲同。
注解
〔茠〕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茠〕字拼音是hāo,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休。
〔茠〕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hāo] ⑴ 同“薅”。拔除(草)。《説文•艸部》:“薅,拔去田草也……茠,薅或从休。《詩》曰:‘既茠荼蓼。’”《玉篇•艸部》:“茠,除田草。”㈡ [xiū] ⑴ 同“休”。休息。《集韻•尤韻》:“休,《説文》:‘息止也。’或从艸。”㈢ [kòu] ⑴ 〔豆茠〕即“豆蔻”。《集韻•𠊱韻》:“蔻,荳蔻,艸實,生交阯。或作茠。”
茠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茠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