葌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集韻》:居顏切,音奸。《山海經》:吳林之山,其中多葌草。《吳越春秋》:干將鑄劍,夫妻人冶爐中,後世麻經葌服,然後敢鑄。
义又,山名。《山海經》:昆吾山又西百二十里曰葌山。葌水出焉。
索引
武英殿刻本: 第2497頁,第1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44頁,第10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12頁,第32字
《吳越春秋》干將鑄劍,夫妻人冶爐中,後世麻經葌服,然後敢鑄。
謹照原文干將鑄劍改吾師作冶。麻經改麻絰。
索引
愛日堂藏本: 第602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66頁,第57字
注解
〔葌〕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葌〕字拼音是jiā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姦。
〔葌〕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jiān] ⑴ 兰草:“(洞庭之山)其草多~、蘪芜、芍药、芎窮。”⑵ 菅茅。
葌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葌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