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徒朗切;《集韻》、《韻會》:待朗切,𡘋音盪 —— 大也。《論語》: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义又,《釋名》:蕩,排盪去穢垢也。《禮・昏義》:蕩天下之隂事。
义又,《禮・月令》:仲冬諸生蕩。【註】蕩謂物動萌芽也。
义又,《書・畢命》:以蕩陵德。【傳】放蕩也。
义又,《書・盤庚》:今我民用,蕩析離居。【註】播蕩也。
义又,《詩・大雅》:蕩蕩上帝。【傳】蕩蕩,法度廢壞貌。
义又,姓。《春秋・僖二十五年》〔註〕:宋桓公生子蕩,後以蕩爲氏。
音又,他浪切,音儻 —— 義同。
音又,底朗切,音黨。《周禮・地官・稻人》:以溝蕩水。【註】謂以溝行水也。
义又,《前漢・揚雄傳》:雄爲人𥳑易佚蕩。【註】佚蕩,緩也。
音又,他郎切,音湯 —— 地名。《史記・魯仲連傳》:止于蕩隂不進。【註】河內有蕩隂縣。
义又,水名。《前漢・地理志》:蕩水東至內黃澤。
音又,坦朗切 —— 平易也。《詩・齊風》魯道有蕩,徐邈讀帑。
注解
〔蕩〕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蕩〕字拼音是dà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湯。
〔蕩〕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àng] ⑴ 见“荡”。
蕩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蕩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