蘀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他各切;《韻會》:闥各切,𡘋音託。《說文》:草木凡皮葉落陊地爲蘀。《詩・鄭風》:蘀兮蘀兮,風其吹汝。【傳】蘀,槁也。又,〈豳風〉:十月殞蘀。
义又,《西京雜記》:葭蘆之未解葉者,謂之紫蘀。
义又,《字彙補》:草名,出甘棗山,葵木而杏葉,見《山海經》。
义《玉篇》作𦿙。
《詩・豳風》十月殞蘀。
謹照原文殞改隕。
注解
〔蘀〕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蘀〕字拼音是tuò,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擇。
〔蘀〕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uò] ⑴ 草木脫落的皮或葉。⑵ 古書上說的一種草,根如葵而葉似杏,黃花,莢實。
蘀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蘀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