蜩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徒聊切;《集韻》、《韻會》、《正韻》:田聊切,𡘋音迢。《玉篇》:蟬也。《詩・豳風》:五月鳴蜩。〈大雅〉:如蜩如螗。【傳】蜩,蟬也;螗,蝘也。【疏】〈釋蟲〉云蜩蜋,蜩螗。舍人曰:皆蟬也,方語不同,三輔以西爲蜩,梁宋以西謂蜩爲蝘,楚地謂之蟪蛄。《楚辭》云「蟪蛄鳴兮啾啾」是也。陸璣疏云:螗,一名蝘虭。《字林》:虭,或作蟟也,靑徐人謂之螇螰,然則螗、蝘亦蟬之別名耳。《爾雅・釋蟲》:蜩,蜋蜩。【註】〈夏小正〉傳曰:蜋蜩者,五彩具。【又】螗蜩。【註】〈夏小正〉傳曰:螗蜩者蝘,俗呼爲胡蟬,江南謂之螗蛦。【又】蠽,茅蜩。【註】江東呼爲茅截,似蟬而小,靑色。【又】蝒,馬蜩。【註】蜩中最大爲馬蟬。【又】蜺,寒蜩。【註】寒螿也,似蟬而小,靑色。《酉陽雜俎》:蜩屬,旁鳴。
义又,蜩甲,蟬蛻也。《莊子・寓言篇》:予,蜩甲也。
音又,徒弔切,音掉 —— 蜩蟉,龍首動貌。《前漢・司馬相如傳》:蜩蟉偃蹇怵𤟭以梁倚。
音又,《韻補》:𨻰留切,音儔。王褒〈九懷〉:林不容兮鳴啁,余何留兮中州;陶嘉月以總轡,搴玉英兮自修。
义《玉篇》一作𧊓。
注解
〔蜩〕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虫部。
〔蜩〕字拼音是tiá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虫、周,五行属火。
〔蜩〕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虫,周声。本义是蝉。
〔蜩〕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iáo] ⑴ 古书上指蝉
蜩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蜩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