蝡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而兗切;《韻會》、《正韻》:乳兗切,𡘋音輭。《說文》:動也。《淮南子・原道訓》:蠉飛蝡動。《前漢・匈奴傳》:跂行喙息蝡動之類,莫不就安利、避危殆。馬融〈廣成頌〉:蝡蝡蟫蟫。
义又,蝡蛇。《山海經》:南海之內,黑水靑水之閒有赤蛇,在水上名曰蝡蛇,木食。
音又,《集韻》:乳尹切,音𠷀 —— 義同。
义或作蠕、𧔀。
注解
〔蝡〕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虫部。
〔蝡〕字拼音是ruǎ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虫、耎。
〔蝡〕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ruǎn] ⑴ 蠕动。也作“蠕”。《説文•虫部》:“蝡,動也。”⑵ 蛇名。《山海經•海内經》:“(南海之内)有靈山,有赤蛇在木上,名曰蝡蛇,木食。”
蝡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蝡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