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古文: 𡑤
音《唐韻》:郎果切;《集韻》:魯果切,𡘋音卵 —— 赤體。《說文》:袒也。《孟子》:雖袒裼裸裎於我側。《左傳・僖二十三年》:曹共公聞其騈脅,欲觀其裸。〈魏志〉〔裴松之註〕:襧衡爲漁陽摻撾,不易衣,吏呵之,衡乃脫衣裸身爲之。
义又,人曰裸蟲。《晉書・五行志》:裸蟲,人類,而人爲之王。
义又,川名。《述異記》:桂林東南邊,海有裸川。桓譚《新論》:呈衣冠于裸川。
义又,海上有裸人鄕。
义又,館名。《拾遺記》:靈帝初,起裸遊館千閒。
义《韻會》作𧝹,別作倮臝儽。
注解
〔裸〕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下,康熙部首是衣部。
〔裸〕字拼音是luǒ,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衤、果,五行属火。
〔裸〕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衣,果声。本义是赤身露体。
〔裸〕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luǒ] ⑴ 露出,没有遮盖⑵ 指除了自身外,什么都不附带的
裸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裸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