訬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楚交切;《集韻》:初交切,𡘋音抄。《說文》:訬,擾也。一曰訬儈。
义又,《玉篇》:健也、疾也。《淮南子・修務訓》:越人有重遲者,而人謂之訬。【註】訬,輕利善趨者。
音又,訬婧,細腰貌。《後漢・張衡傳・思𤣥賦》:舒訬婧之纖腰。《文選》〔註〕:亦音眇。
义又,《類篇》:書也。
义又,人名。𨻰訬。見《梁書》。
音又,《集韻》:鋤交切,音巢。《博雅》:獪也。
音又,《廣韻》:亡沼切;《集韻》:弭沼切,𡘋音眇。《說文》:義同。
义又,《類篇》:高也。張衡〈西京賦〉:通天訬以竦峙。【註】通天,臺名。訬,高也。李善讀。
音又,《集韻》:七省切,音峭 —— 輕也,江東語。
音又,《集韻》:楚敎切,抄去聲 —— 義同。《前漢・班固敘傳》:江都訬輕。【註】訬,謂輕狡也。師古讀。《集韻》或作吵。
音又,《集韻》:楚絞切,抄上聲。與謅同。
《集韻》七省切,音峭。輕也,江東語。
謹照原文七省切改七肖切。
注解
〔訬〕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訬〕字拼音是chā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訁、少。
〔訬〕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hāo] ⑴ 矫健敏捷:“越人有重迟者,而人谓之~。”⑵ 吵闹;烦扰。⑶ 轻佻。⑷ 抄写。
訬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訬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