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

复制

shī

正文・酉集上言部共13画
康熙字典

正文酉集上

言部

13画

U+8A69

𧥳

詩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言部

武英殿刻本: 第2767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1157頁,第15

標點整理本: 第1132頁,第12

古文: 𧥳

唐韻》:書之切;《集韻》、《韻會》、《正韻》:申之切,𡘋始平聲。說文》:志也。釋名》:之也,志之所之也。書・舜典》:詩言志。【傳】心之所之謂之志。心有所之,必形于言,故曰詩言志。詩・國風・關雎序》:在心爲志,發言爲詩。前漢・藝文志》:誦其言,謂之詩。舊唐書・經籍志》:詩以紀興衰誦歡。

又,六詩。周禮・春官・大師》:敎六詩。【疏】按詩上下,惟有風雅頌,是詩之名也。三者之中有比賦興,故總謂之六詩。鄭康成《六藝論》:《》,絃歌諷諭之聲也。朱子曰:風雅頌,聲樂部分之名;賦比興,則所以制作風雅頌之體也。

又,樂章也。荀子・勸學篇》:詩者,中聲之所止也。【註】詩謂樂章,所以節聲音,至乎中而止,不使流淫也。

又,《類篇》:承也、持也。禮・內則》:國君世子生三日,卜士負之,吉者宿齊,朝服,寢門外詩負之。【註】詩之言承也。【疏】《詩含神霧》云:詩者,持也。以手維持,則承奉之義,謂以手承下而抱負之。

又,姓。後漢・南蠻傳》:詩索,交阯朱䳒人。

又,《字彙補》:讀作誅。荀子・王制篇》:修憲令審詩商。【註】詩商,當爲誅賞。〈樂論篇〉作審誅賞。

注解

〔詩〕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詩〕字拼音是sh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訁、寺

〔詩〕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hī] ⑴ 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和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⑵ 中國古書名,《詩經》的簡稱。

詩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詩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