蹁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部田切;《集韻》、《韻會》:蒲眠切,𡘋音跰。《說文》:足不正也,一曰拖後足馬。或曰讀若徧。
义又,《晉書・石崇傳》:牛本不遲,良由馭者制之,可聽蹁轅則𩢲矣。
义又,《廣韻》:蹁躚,旋行貌。張衡〈東都賦〉:䠥𨇨蹁躚。
义又,《釋名》:膝頭曰膊,或曰蹁。蹁,扁也,亦因形而名之也。
音又,《廣韻》:布懸切;《集韻》:𤰞眠切,𡘋音邊 —— 義同。或作𨇱。
注解
〔蹁〕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足部。
〔蹁〕字拼音是piá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𧾷、扁,五行属水。
〔蹁〕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pián] ⑴ 走路脚不正的样子。⑵ 〔~跹〕形容旋转舞蹈。亦作“翩跹”。⑶ 膝盖。
蹁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蹁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