鍪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莫浮切;《集韻》:迷浮切;《正韻》:莫侯切,𡘋音謀。《說文》:鍑也。
音又,《廣韻》:兜鍪,首鎧。《書・說命》惟甲冑起戎〔註〕:冑,兜鍪也。【釋文】鍪,莫侯反。《韻會》譌作䥐。
音又,《正韻》:冠卷。《荀子・禮論篇》:冠有鍪而無縱。
音又,《集韻》:莫𠋫切,音茂。《博雅》:釜也。
音又,《韻補》叶蒙晡切,音模。《急就章》:弓弩箭矢鎧兜鍪,鐵撾杖梲柲殳。殳音殊。
义《正字通》:兜鍪,形似釜而反脣,非炊具。《說文長箋》云:軍士以首鎧爲炊具,故曰兜。兜爲冑名,鍪則釜名,一物兼二義。【按】軍伍鐎斗,晝炊夜擊,未有以首鎧炊者。凡被圍,糧匱援絕,煮弩鎧,食筋革,皆勢窮使然,非軍士例用首鎧爲炊也。《箋》說誤。
注解
〔鍪〕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上,康熙部首是金部。
〔鍪〕字拼音是móu,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敄、金,五行属金。
〔鍪〕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móu] ⑴ 古代炊器。似釜而反唇。流行于汉代。⑵ 古代武士的头盔。秦、汉以前称“胄”,后来称“兜鍪”。⑶ 古指形似兜鍪的帽子。⑷ 披散头发。
鍪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鍪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