鎗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楚庚切;《集韻》、《韻會》:楚耕切,𡘋音璫。《說文》:鐘聲也。《後漢・馬融傳》:鍠鍠鎗鎗,奏於農郊大路之衢。《博雅》:聲也。《集韻》或作鏿。
义又,《廣韻》:鼎類。《六書故》:三足鬴也。俗作鐺。
音又,《正韻》:酒器。南齊竟陵王子良,遺何默以徐景山酒鎗。古借用倉。
音又,《集韻》:鋤庚切,音傖 —— 亦鐘聲也。
音又,《集韻》:千羊切,音瑲 —— 與鏘同。《史記・樂書》:君子之聽音,非聽其鏗鎗而已也。《前漢・禮樂志》:但能紀其鏗鎗鼓舞,而不能言其義。【註】鏗鎗,金石之聲也。潘岳〈籍田賦〉:衝牙錚鎗。
义又,與鶬通。《詩・周頌》鞗革有鶬〔釋文〕:鶬,七羊反 —— 本亦作鎗。【傳】有鶬,言有法度也。【箋】鶬,金飾貌。
义又,長腰鎗,米別名。李賀〈憶昌谷山居〉詩:長鎗江米熟。【註】江米,江南所貢玉粒。
音又,《字彙補》:鎗去聲,髹工有鎗金、鎗銀法。見《輟耕錄》。
义《正字通》:俗以鎗爲刀槍字,誤。
注解
〔鎗〕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上,康熙部首是金部。
〔鎗〕字是多音字,拼音是qiāng、chē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釒、倉。
〔鎗〕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qiāng] ⑴ 同“枪”。㈡ [chēng] ⑴ 钟声。⑵ 鼎。⑶ 酒器。
鎗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鎗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