闍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當孤切;《集韻》、《韻會》、《正韻》:東徒切,𡘋音都。《說文》:闉闍也。从門,者聲。《廣韻》:城上重門。《玉篇》:城門臺也。《詩・鄭風》:出其闉闍,有女如荼。【傳】闍,城臺也。【釋文】闍,鄭、郭音都。孫炎云:積土如水渚,所以望氣祥也。《禮・月令・仲夏之月》可以處臺榭〔註〕:闍者謂之臺。《集韻》或作堵。
音又,《廣韻》:視遮切;《集韻》、《韻會》:時遮切;《正韻》:石遮切,𡘋音蛇。《說文》:闉闍也。《詩・鄭風》闉闍〔釋文〕:又音蛇。
义又,《正字通》:梵言闍維卽茶毗,僧死而焚之也。天竺第九祖入滅,衆以香油栴檀闍維眞體。闍維讀若蛇皮。蘇軾夜閱《傳燈錄》,燈花燒一僧字,題詩曰:曹溪夜岑寂,燈下讀傳燈;不覺燈花落,茶毗一個僧。
音又,《集韻》:之奢切,音遮 —— 城臺也。《詩・鄭風》闉闍。徐邈讀。
注解
〔闍〕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上,康熙部首是門部。
〔闍〕字是多音字,拼音是dū、shé,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門、者。
〔闍〕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ū] ⑴ 城門上的平臺。《詩經•鄭風•;出其東門》:“出其闉闍,有女如荼。”毛亨•;傳:“闍,城臺也。” 孔穎達《正義》:“闍,是城上之臺,謂當門臺也。”㈡ [shé] ⑴ 見“阿闍梨”
闍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闍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