陂

复制

bēi ㄅㄟ ㄆㄧˊ ㄆㄛ

正文・戌集中阜部共13画
康熙字典

正文戌集中

阜部

13画

U+9642

陂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阜部

武英殿刻本: 第3228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1348頁,第10

標點整理本: 第1337頁,第8

唐韻》:彼爲切;《集韻》、《韻會》:班麋切;《正韻》:逋眉切,𡘋𥓓說文》:阪也。一曰池也。玉篇》:澤鄣也。風俗通義》:陂者,繁也。言因下鍾水,以繁利萬物也。今陂皆以漑灌。書・禹貢》:九澤既陂。禮・月令》:⽏竭川澤,⽏漉陂池。【註】畜水曰陂。

又,地名。左傳・成四年》:詐人敗諸展陂。【註】展陂,許地。又,〈昭十三年〉:次于魚陂。【註】竟陵縣城西北有甘魚陂。又,《正字通》:黃陂,縣名,今黃州府。

又,《前漢・禮樂志》:騰雨師,洒路陂。【註】路陂,路傍也。

又,《集韻》或作波。史記・貨殖傳》水居千石魚陂,又〈灌夫傳〉陂池田園,《前漢書𡘋作波。又,《前漢・景十三王傳》:游雷波。【註】波讀爲陂。雷陂,陂名。

又,《集韻》:蒲麋切,音皮 —— 陂池,旁頹貌。

又,《集韻》、《韻會𡘋滂禾切,音坡。集韻》與𨸭同。𨸭陀,不平也。爾雅・釋地》:陂者曰阪。揚子《方言》:陂,衺也,陳楚荆揚曰陂。釋名》:山旁曰陂,言陂陁也。玉篇》:陂陀,靡迆也。唐韻正》:《書・洪範》「無偏無陂,遵王之義」,本作頗,唐明皇改爲陂。韻補》曰:古義字皆音俄,《周官註》亦音俄,故《古文尚書》本作「無偏無頗,遵王之義」,以叶俄音。唐明皇以義字今音爲乂,改頗爲陂,以從今音,古音遂湮矣。

又,《集韻》:逋禾切,音波。博雅》:陂陁,衰也。

又,《集韻》:一曰山坡。或作岥。

又,《集韻》:蒲波切,音婆 —— 陂陁,不平。

又,《廣韻》、《集韻》、《韻會》:彼義切;《正韻》:兵媚切,𡘋音賁。玉篇》:傾也、邪也。正韻》:不平曰險,不正曰陂。易・泰卦》:无平不陂,无往不復。周禮・春官・典同》:陂聲散。史記・五宗世家》:邯鄲中,諸使過客,以彭祖險陂,故莫留邯鄲。

注解

〔陂〕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阜部

〔陂〕字是多音字,拼音是bēi、pí、pō,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皮,五行属

〔陂〕字造字法是形声。从阜,皮声。字亦作坡。本义是山坡;斜坡。

〔陂〕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ēi] ⑴ 池塘⑵ 水边,水岸⑶ 山坡,斜坡:“~南~北鸦阵黑,舍西舍东枫叶赤”。 [pí] ⑴ [黄陂]地名,在湖北省武汉。 [pō] ⑴ [陂陀](—tuó)倾斜不平。

陂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陂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