隼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息允切;《集韻》:聳尹切;《正韻》:聳允切,𡘋音笋。《說文》:祝鳩也。《爾雅・釋鳥》:鷹,隼𨢄。【疏】陸璣云:鷂屬也。齊人謂之擊征,或謂之題肩,或謂之雀鷹,春化爲布穀者是也。《𡌨雅》:鷹之搏噬,不能無失,獨隼爲有準,故每發必中。古之制字者,以此化書曰隼,憫胎義也。蓋隼之擊物,遇懷胎者輒釋不戮也。《禽經》曰:隼以尹之。《易・解卦》: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疏】隼者,貪殘之鳥,鸇、鷂之屬。《詩・小雅》:鴥彼飛隼,其飛戾天。【箋】隼,急疾之鳥也,飛乃至天。喩士卒勁勇,能深攻入敵也。《禮・月令》:鷹隼早鷙。〈魯語〉:仲尼在陳,有隼集於陳侯之庭。【註】隼,鷙鳥,今之鶚也。
音又,《集韻》:一曰鶉子。
义《廣韻》本作鵻,《集韻》亦作鶽。
注解
〔隼〕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隹部。
〔隼〕字拼音是sǔ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隹、十,五行属金。
〔隼〕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ǔn] ⑴ sǔn ㄙㄨㄣˇ 鸟类的一科,翅膀窄而尖,上嘴呈钩曲状,背青黑色,尾尖白色,腹部黄色。饲养驯熟后,可以帮助打猎。亦称“鹘”。
隼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隼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