鞹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古文: 𩌒
音《唐韻》、《正韻》:苦郭切;《集韻》、《韻會》:闊鑊切,𡘋音廓。《說文》:去毛皮也。《論語》:虎豹之鞹。
义又,《詩・齊風》:載驅薄薄,簟笰朱鞹。【傳】諸侯之路車,有朱革之質,而羽飾之也。【釋文】苦郭反 —— 革也。
义《集韻》:又作鞟。
索引
武英殿刻本: 第3326頁,第1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391頁,第10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82頁,第32字
《詩・齊風》載驅薄薄,簟笰朱鞹。
謹照原文笰改茀。
索引
愛日堂藏本: 第809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77頁,第29字
注解
〔鞹〕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革部。
〔鞹〕字拼音是kuò,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革、郭。
〔鞹〕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kuò] ⑴ 古同“鞟”:“乃使吏~其拳。”
鞹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鞹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