頮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荒內切;《集韻》:呼內切,音誨 —— 洗面也。同「靧」。《書・顧命》:王乃洮頮水。【釋文】頮音悔。【註】頮,頮面也。
音又,《正韻》:胡對切,音潰 —— 義同。
索引
武英殿刻本: 第3363頁,第1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404頁,第22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97頁,第23字
《書・顧命》王乃洮頮水。《釋文》頮音悔。〔註〕頮頮面也。
謹按頮面也乃釋文引馬氏語註頮二字今照原文改爲馬云。
索引
愛日堂藏本: 第822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78頁,第14字
注解
〔頮〕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下,康熙部首是頁部。
〔頮〕字拼音是hu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水、廾、頁。
〔頮〕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huì] ⑴ 洗臉。後作“沬”。《玉篇•水部》:“頮,洒面也。”又“沬,同頮。”《書•顧命》:“甲子,王乃洮頮水。
頮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頮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