鱄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職緣切;《集韻》、《韻會》:朱遄切;《正韻》:朱緣切,𡘋音專。《說文》:魚也。《儀禮・士喪禮》:鱄鮒九腊。《家語》:魚之大者名爲鱄。《呂氏春秋》:魚之美者,洞庭之鱄。
义又,《廣韻》:專諸,吳刺客。或作鱄。《左傳・昭二十年》:乃見鱄設諸焉,而耕於鄙。【註】鱄諸,勇士。
音又,《廣韻》、《集韻》𡘋徒官切,音團。《山海經》:黑水南流注于海,其中多鱄魚,其狀如鮒而彘尾,其音如豚,見則天下大旱。【註】鱄音團扇之團。
音又,《廣韻》:旨兗切;《集韻》、《韻會》:主兗切;《正韻》:止兗切,𡘋音轉。又,《集韻》:豎兗切,音善 —— 義𡘋同。
音又,《集韻》:龍眷切,音戀 —— 人名。《左傳・成十四年》:吾不獲鱄也,使主社稷。【註】鱄,衞侯衍之母弟。
《儀禮》鱄鮒九腊。
謹照原文改魚鱄鮒九。
注解
〔鱄〕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中,康熙部首是魚部。
〔鱄〕字拼音是zhuā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魚、專。
〔鱄〕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uān] ⑴ 古书上说的一种淡水鱼:“鱼之美者,洞庭之~。”⑵ 〔青~〕即“鲐”。⑶ 〔黄~〕即“竹荚鱼”。⑷ 姓。
鱄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鱄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