鳻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府文切;《集韻》、《韻會》:敷文切,𡘋音芬。《說文》:鳥聚貌。一曰飛貌。
义又,鳥名。《爾雅・釋鳥》:春鳸鳻鶞。
音又,通作鶡。《前漢・黃霸傳》:京兆尹張敞舍鶡雀,飛集丞相府。【蘇註】今虎賁所著鶡也。【師古註】蘇說非也。此鶡字音芬,本作鳻,此通用耳。鳻雀大而色靑,出羌中,非虎賁所著也。虎賁鶡者色黑,出上黨,以其鬭不止,故用其尾飾武臣首,今俗謂鶡雞是也 —— 音曷,非此鳻雀也。
音又,《廣韻》:符分切,音墳 —— 義同。
音又,《廣韻》:布還切;《集韻》:逋還切,𡘋音班 —— 大鳩也。揚子《方言》:鳩,自關而西,秦漢之閒謂之鵴鳩,其大者謂之鳻鳩。
注解
〔鳻〕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中,康熙部首是鳥部。
〔鳻〕字是多音字,拼音是bān、fé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分、鳥。
〔鳻〕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ān] ⑴ 〔~鸠〕古同“斑鸠”,一种鸟。㈡ [fén] ⑴ 〔~鶞( chūn )〕候鸟春鳸的别称。
鳻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鳻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