鼗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集韻》𡘋徒刀切,音陶 —— 如鼓而小,持其柄搖之,兩耳還自擊。《廣韻》:鼗大者謂之麻,小者謂之料。又,小鼓著柄者。《書・益稷》:下管鼗鼓。《周禮・春官・大司樂》:靁鼓,靁鼗,地上之圜丘奏之;靈鼓,靈鼗,澤中之方丘奏之;路鼓,路鼗,宗廟之中奏之。又,《禮・王制》:天子賜伯子男樂,則以鼗將之。
义又,一作鞀。《釋名》:鞀,導也。
义亦作鞉。
注解
〔鼗〕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下,康熙部首是鼓部。
〔鼗〕字拼音是táo,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兆、鼓,五行属火。
〔鼗〕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áo] ⑴ 两旁缀灵活小耳的小鼓,有柄,执柄摇动时,两耳双面击鼓作响。俗称“拨浪鼓”。
鼗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鼗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