齰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側革切,音賾。《說文》:齧也。
音又,《廣韻》:鋤陌切;《集韻》:實窄切;《韻會》:實革切;《正韻》:士革切,𡘋音咋。《前漢・鄧通傳》:上使齰癰,色難之,巳而聞通嘗爲上齰之。【註】齰,齧也,齧其膿血。宋玉〈風賦〉:啗齰嗽穫。
音又,《廣韻》:鋤駕切;《集韻》:助駕切,𡘋音乍。又,《集韻》、《韻會》𡘋側格切,音迮 —— 義𡘋同。
音又,《集韻》:測革切,音策 —— 齒相値。
注解
〔齰〕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下,康熙部首是齒部。
〔齰〕字拼音是zé,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齒、昔。
〔齰〕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é] ⑴ 咬:“啗~嗽获,死生不卒。”
齰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齰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