梬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六上反切以整切頁碼第179頁,第7字續丁孫
梬
棗也,似柹。从木甹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一反切以屏反頁碼第442頁,第5行,第2字述
棗也,似柹。從木甹聲。
鍇注臣鍇曰:「此亦出《上林賦》,即今之輭棗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六上反切以整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952頁,第3字許惟賢第420頁,第7字
梬棗也。
段注三字一句。梬棗,果名。非今俗所食棗也。《南都賦》曰:梬棗若畱。張揖注《子虛》曰:梬,梬棗也。李善引《說文》亦云:梬棗似𣐈。於此可以訂刪複字者之非矣。
从𣐈而小。一曰㮕。
段注各本無而小一曰㮕五字。今合《齊民要術》、《眾經音義》、《廣韵》、《子虛・南都》二賦李善注引訂補。按梬卽《釋木》之遵。羊棗也。郭云:實小而圓。紫黑色。今俗呼之爲羊矢棗。引《孟子》曾晳嗜羊棗。何氏焯曰:羊棗非棗也。乃𣐈之小者。初生色黃。熟則黑。似羊矢。其樹再椄卽成𣐈矣。余客臨沂始覩之。亦呼牛㚷𣐈。亦呼㮕棗。此尢可證以𣐈得棗名。《孟子・正義》不得其解。玉裁謂。凡物必得諸目驗而折衷古籍。乃爲可信。昔在西苑萬善殿庭中。曾見其樹。葉似𣐈而不似棗。其實似𣐈而小如指頭。內監告余。用此樹椄之便成𣐈。《古今注》曰:㮕棗,實似𣐈而小。味亦甘美。師古曰:梬棗,卽今之㮕棗也。㮕與遵音相近。㮕卽遵字也。一曰㮕者,一名㮕也。本作一曰:李善改爲名曰:以便於文也。許無㮕篆。葢俗字不列也。《内則》芝栭。賀氏云:芝,木椹。栭,軟棗。《釋文》云:栭,本又作檽。檽者,㮕之誤。賀氏作㮕。許不妨作耎也。梬棗者,𣐈屬。故受之以𣐈篆。又按《衆經音義》。㮕棗,如兗切。《說文》云似𣐈而小。或作濡。非體也。似玄應所據本有㮕篆。其解當云:梬棗也。從木,耎聲。似𣐈而小乃梬篆下語也。司馬氏光曰:君遷子,卽今牛奶𣐈。按《吳都》劉注。桾櫏子如瓠形。《玉篇》曰:桾櫏子如雞子。不當以羊棗當之。
從木。甹聲。
段注以整切。十一部。㮕,而兗切。
梬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354頁,第6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454頁,第4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356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223頁,第7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221頁,第7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772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349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2972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129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39頁,第7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222頁,第7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1778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5714頁【補遺】第16843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3466頁,第4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462頁【崇文】第1845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699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五冊,第740頁,第2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557頁,第4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