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复制曾的笔顺
纠错曾的意思
纠错曾
1zēngㄗㄥ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重。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
relationship between great-grandchildren and great-grandparents;
自此而曾焉。 —— 清· 洪亮吉《治平篇》曾元时不分。计高曾之时。视高曾之时。高曾时为一户者。
曾翁(称他人的曾祖父);曾玄(曾孙和玄孙)
2.谦词。犹“末”。
I;
曾臣彪将率诸侯以讨焉。 —— 《左传》
曾臣(末臣)
3.高举的样子。
high;
[凤皇]曾逝万仞之上。 —— 刘安《淮南子·览冥》
动词
◎“增”的本字。增加。
increase;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孟子·告下子》曾欷歔余郁邑兮。 —— 《楚辞·离骚》
曾思(反复思考);曾折(曾挠。屈曲貌);曾益(增加,增强);曾巢(在高物上架巢);曾逝(高飞远去)
副词
1.乃,竟。
actually;
曾不若孀妻弱子。 —— 《列子·汤问》曾不能疾走。 —— 《战国策·赵策》曾不惨然。 —— 清· 黄宗羲《原君》长曾不盈寸。 —— 明· 魏学《核舟记》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 《列子·汤问》
then;
我曾无闾里之闻,穷巷之知者何? —— 《淮南子》
what;
曾奈(怎奈)
名词
1.姓。
2.另见 céng。
曾
2céngㄘㄥˊ基本解释
①尝,表示从前经历过。~经。未~。何~。~几何时。
②同“层”,重( chǒng )。
详细解释
副词
1.形声。从八,从曰。本义未明。副词。用来加强语气。
2.过去发生过——表示有过某些行为或情况。
once;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 唐· 白居易《忆江南》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 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曾不(不曾);几年前我曾见过他一面;我曾去过杜坪乡
3.已经 already——表示动作行为已经进行。
似曾相识
形容词
1.通“层”。重叠。
overlapped;
有虞之王,烧曾薮,斩群害,以为民利。 —— 《管子·轻重戊》大厦曾架,拟于昆仑。 —— 《淮南子·本经》荡胸生曾云。 —— 杜甫《望岳》
2.另见 zēng。
曾字的翻译
纠错- already; sign of past
- früher einmal (Adj), schon einmal (Adj), jemals
- arrière-grand-parent, arrière-petit-enfant, jadis, autrefois, une fois
曾的国语辞典解释
曾
1zēngㄗㄥ详细解释
副
1.乃、竟然。
《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尚且。
《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形
◎重叠的,中间隔两代亲属关系的。
曾祖父、曾孙。
动
◎加多。
《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名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曾参。
曾
2céngㄘㄥˊ详细解释
副
◎尝、已经。表示行为、动作已经发生、进行过。
《公羊传•闵公元年》:“庄公存之时,乐曾淫于宫中。”《史记•卷一○一•爰盎鼌错传》:“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似曾相识。
形
1.重叠的、一重一重的。
唐•杜甫〈成都府〉诗:“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2.深。
《文选•郭璞•江赋》:“若乃曾潭之府,灵湖之渊,澄澹汪洸,㲿滉渊泫。”
曾的两岸词典解释
曾
1zēngㄗㄥ详细解释
曾
2céngㄘㄥˊ详细解释
◎尝;过去(已经)。
曾经拥有、似曾相识、曾经(曾经经过)沧海难为水。
曾的字源字形
纠错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
春秋 篆书 石鼓文
战国 金文 战国早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